close

因為愛,看見孩子的同理心、解決問題能力。

 

翔翔和朋友們一起進行骨牌遊戲活動

因為連續三次都不小心碰倒骨牌,遭到軒軒拒絕他一起活動,

被拒絕的他,仍有些不死心的促立在旁,過了一會兒,

子翔轉身忍不住的難過跟我哭訴:「老師,他們不跟我玩因為我弄倒了,他們不原諒我….

看著他抽抽噎噎哭了起來,我伸手抱著他輕聲說:

「朋友不跟你玩,讓你很難過。」

翔翔一聽又更難過的哭了起來,

而拒絕他的軒軒不時看著我們,

「所以你很想跟朋友一起玩。」

翔翔哽噎點點頭,

「那怎麼辦呢?」

「我不知道….

「那我陪你一起想辦法,好不好?」

「好….

「那..你去跟同學道歉,請他原諒你,讓你一起玩?」

「我不想道歉!」

「喔,好,那我們再想想

一陣沉默後,

「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原諒你耶。你有想到嗎?」

翔翔搖搖頭。

我抱著他輕聲:「恩,好,那我們再想想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原諒你呢?」

就這樣抱著他幾分鐘後,

翔翔突然離開我的懷抱,

收起來眼淚,轉身面對在玩骨牌的同學帶略帶著哽噎說:

「軒軒,你可以原諒我嗎?」

軒軒點點頭。

「那我可以玩骨牌嗎?」

軒軒點點頭。

「那我可以加入你們?」

軒軒看了他一下後,說:「可以阿~

翔翔破涕為笑。

開心繼續和朋友進行活動一陣子後,

突然抬起頭,

轉頭看了我一眼,投以微笑。

那臉龐掛上淚水而綻放著笑容,

親愛的孩子,我收到你的謝禮了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事件的發生過程,我都在現場,

其實當翔翔在跟我哭訴時,

可以感受到軒軒的不安,

但我選擇退去老師(法官)的角色,

不主動介入處理、判定誰對誰錯、或是要求孩子們一定要接受翔翔,

雖然只是陪伴、同理翔翔,

但我知道我和翔翔的互動、對話過程,

軒軒也一定看見眼裡,

而我也相信,

一向最喜歡和朋友玩遊戲的軒軒,

一定也能感受想和朋友玩的心情,

尤其看見對方這麼難過的樣子,

 果不其然,

軒軒盡釋前嫌,

兩人又重修舊好。

有時候,少了老師角色所介入處理的疙瘩,

孩子反而相處得更自然、自在!

 

在每個人身上都備有一種能力,「自癒能力」

即便是年幼的孩子,亦是,

透過哭泣、遊戲、畫畫、運動、歌唱都是很好的方式,

當身心達到平衡後,又有足夠的能量面對生活。

對身為老師的我,

在陪伴孩子日子裡,

我給自己這樣的目標:

「陪伴、傾聽、同在」

我陪伴著你的開心、悲傷、生氣、平靜,

我傾聽著你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感受,

而這些過程中,我感同身受的支持你與愛你。

我相信,

因為愛的滋養,

因為愛的流動,

因為愛的共振,

會讓我們走得更穩健、力量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萬子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